中港醫療用語有可不同? 用廣東話都未必溝通到

原文:【wONdEr|中港融合】港大護士強制學內地用語 為深圳醫院實習做準備?

 

「上环」不是地名,「超级癌症」與癌症無關,「减数治疗」並非談數學;香港人對以上的詞語大概都摸不著頭腦,原來統統是內地醫護常用語。

記者發現,港大護理學院的全日制護理學士課程,其中文必修科,近年加入大量強調「中港溝通」的內容,當中除要護士學生背誦數百個大陸常用語外,甚至要認識內地病歷表寫法。

多名護理界專業人士都表示,這些內容對於香港的護理工作實用性極低,同時到內地從事相關工作的畢業生更是微乎其微,難以理解教授相關內容的動機。更有學護指,學習內地用語容易與本地說法混淆,影響學習進度。同時,護理學院原來每年會安排學生到港大深圳醫院實習,但內地的醫療文化與香港截然不同,當中獲得的經驗未必與香港的實際工作銜接。究竟這些舉措只是讓學生「開闊眼界」,或是強逼接受「中港融合」?
——–

香港大學全日制護理學士課程的一年級生,都必須修讀由中文學院提供的中文科,「CEMD 9002: Practical Chinese for Nursing Students (學護實用中文)」,佔6個學分 (五年共修讀300學分)。記者獲得今個學年該科目的內容大綱以及教材,發現有約三分一課題教授內地醫護知識,強調「中港溝通」,例如要學生學習內地醫護常用語。教材將三百多個內地常用語及其本地說法以列表方式對照,當中不少詞語對於香港人都難以理解,例如:「上环」(女性子宮腔內結紮手術)、「超级癌症」(愛滋病)、「减数治疗」(拔牙)、「男绝」(男性絕育手術)、「麦粒肿」(眼挑針)、「假条儿」(醫生紙)等。

根基未穩 容易混淆
目標在公立醫院執業的港大護理一年級生 Katy (化名),最初知道要學習大量內地用語時,亦感到難以接受:「最初話要讀呢科,係為咗增加學護嘅中文溝通能力嘛。但我哋平時出ward溝通係講廣東話架嘛,佢教緊嗰啲大多數都係普通話同內地用詞,我哋係唔會用到。」她更擔心多學內地用語,會與香港叫法混淆:「好似內地嘅『眼底』,原來係視網膜,但我自己就以為係講下眼皮;大陸叫『B超』,原來譯番係超音波,我一開頭以為係關BB事。Year 1 學生根本連基本用語都未學穩,就要你認埋大陸medical terms,好易亂。佢明明話『Practical Chinese』,但而家好似好空囉。」

另外,「CEMD 9002」亦會教授內地病歷表的格式和寫法,以及學習用普通話進行醫護溝通。以上為護士學生「度身訂造」的內容,涉及不少醫護專業知識,但負責上堂的全為中文學院的老師,Katy對此做法亦表示質疑:「佢哋都係refer番啲用語對照表去教,淨係講個詞語,叫我哋自己搵解釋。」以上與「中港溝通」相關的內容,佔平時分和考試約百分之二十。

港大中文學院自2012年起,就為各學系學生提供名為「Practical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的中文必修科,主要教授包括演說技巧、實用文寫作以及簡化字等內容,再加上為各學系度身訂造的課題。記者翻查「CEMD 9002」13至16年的考試試卷,除了有少量題目涉及基本的「簡繁轉換」外,沒有關於「中港溝通」的題目。記者又翻查過理工、中大和公開大學的護理系課程,雖然部份大學都需要學生修讀中文,但課堂內容都與中港溝通無關。

實用性低
記者找來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公開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李國麟,仁安醫院護士訓練學校校長袁偉傑,以及現職公立醫院護士Louie試做今年「CEMD 9002」的功課題目,測試該科目內容在香港護理界的普及程度。題目包括將內地醫護用詞翻譯為香港用詞,或將香港用詞譯作內地用詞,合共二十題。當中袁偉傑和Louie分別只答對4題和3題,而不熟悉簡體字的李國麟更要「捧蛋」。

他們三人不約而同認為,課程有關「中港溝通」的內容,對於香港護士的實際工作作用極低。

13年在港大護理學院畢業的Louie表示,過往他修讀的中文必修科雖然都有學習簡體字,但並無關於「中港溝通」的課題。在公立醫院工作超過四年,Louie指出,公營醫療系統內的文書皆以英文為準:「護士同其他醫生溝通,會用廣東話,但涉及醫療用語都係用英文,例如要插胸腔引流喉,我哋會話插條『chest drain』。」以他觀察所得,公立醫院內講普通話的病人比例,近年並無大幅上升:「就算佢哋主要語言係普通話,大部份都聽得明我哋用廣東話。如果真係有障礙,用畫圖方式,或者手寫文字都已經解決到。」

李國麟指出,「CEMD 9002」所教授的內地用語,很多都只屬「Jargon」(術語):「即係我哋日常好懶咁,將幾個字濃縮做一個字,我哋從來都唔會教呢啲,我哋淨係教一啲國際公認嘅abbreviation (縮寫),例如 TDS (拉丁文Ter Die Sumendum),即係話每日派藥三次。」李國麟直斥該科目的教材「離地」:「學呢啲嘢係想佢哋喺咩context(環境)下溝通?如果係國內病人落咗嚟,我哋都係講香港用語咋嘛,最多轉普通話,我哋唔需要用佢哋嘅用語。但如果叫我上去做就唔同喇,大灣區,發達喇!咁我就用呢樣囉。我諗大學方面要解釋,點解呢一科係主修科?」

近年主力在私家醫院從事護理教學工作的袁偉傑認為,內地病人所佔比例的確有上升趨勢,但亦少有出現溝通障礙的情況:「唔代表我哋要用嗰啲字眼,特別係新一代普通話都幾好,其實已經可以同病人正常溝通,再學呢啲內容係多餘咗啲。」他又指,學習內地病歷表同樣極不實用:「病歷要寫籍貫、要寫咩族,其實香港真係用唔著。基本嘢都未學好,點解要去學一啲用唔到嘅嘢呢?我諗課程嘅負責人應該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