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新聞訊】為避免強化父權社會下嘅「處女情結」,民進黨立委林淑芬30日上午與台灣女人連線共同舉行記者會,呼籲衛福部應研議以中性名稱取代「處女膜」與「惡露」等名詞,同時教導孩子正確嘅性教育,正確認識身體嘅構造。台灣政府衛福部代表喺會中都贊成話,實際上有「陰道瓣」和「產後排除物」等醫學名詞,應該使用呢啲詞彙,消除性別歧視。
林淑芬噚日上晝同台灣女人連線舉行「打破處女膜假象,正名一起來」記者會。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話,相較身體其他部位通常係用功能來命名,「處女膜」反而俾社會連結到童貞、女性第一次性行為等意涵,一直強化「處女」嘅概念,恐進一步傷害女性自尊心及人格,呼籲政府正視呢個議題,以適當名稱取代「處女膜」等名詞。
林淑芬說,社會強調年輕時嘅「處女價值」,年老時「老處女」卻變成一種嘲笑,女人不該承受咁樣嘅壓力,希望從名稱開始改變,不該繼續強化父權社會下的「處女情結」,對女性施加更大的壓力。她舉例,瑞典性教育協會2015年推動把「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冠」,因為「處女膜」並非一片「膜」,該名詞會造成錯誤認知。
婦產科醫師林姿吟則分享臨床經驗表示,曾有醫生因為幫病患做抹片檢查,但病患並未提前告知沒有性經驗,內診後出現流血嘅狀況,最後醫院只能賠錢了事,另亦常常有媽媽帶孩子來就診時,關切「處女膜」係咪出現撕裂傷,擔心傷口對女兒未來有不好嘅影響,顯示「處女膜」對於女性造成負面影響,應該把它糾正過來。
林淑芬、台灣女人連線會中呼籲,衛福部應研議適當名稱取代「處女膜」與「惡露」等名詞,請教育部將字典及醫學教科書中嘅用詞隨著衛福部正名而順修,並在教學中澄清相關迷思,導正視聽。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會中回應,國民健康署完全正向支持更名一事,若可以使用社會普遍接受的名詞,將會進行宣導教育,因為逃避沒有辦法給孩子正確的觀念,反而會造成更多誤解;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說明,「處女膜」有替代名詞「陰道瓣」,只係大家鮮少使用該名詞,另「惡露」嘅醫學名詞則係「產後排除物」,但大家已經習慣使用呢啲名詞,還需要一些時間推動使用其他合適嘅詞彙,消除性別歧視。
#處女膜 #性教育 #台灣語文 #性教育 #香港性教育 #廣東話 #父權主義 #女權主義 #港語學 #醫學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