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本土主義中嘅大中華餘毒(四):華夏虛妄,本土須植根香港

泛本土主義嘅内部矛盾

本土主義其實係一個籠統詞,金金大師曾撰文《認識「本土派」的入門初階》指出本土派其實分爲幾個派別。雖然現時佢哋嘅行動暫時頗爲一致,但其實有啲方面可以話係完全矛盾。下表係作者略約總結各派別嘅異同。

我哋可以睇到喺而家呢個階段,泛本土主義文化觀可以分爲

1)香港本位大中華主義(華夏),下稱「華夏論」
2)香港文化獨立,下稱「獨立論」。

 

何謂華夏論

「華夏論」側重香港本土文化對華夏文化嘅線性承繼及標榜其正統性。其理論基礎建立於「傳統華夏文化優越論」嘅基礎上,可以話係重新包裝過嘅傳統儒家大中華世界觀。透過華夏(香港,或包括台灣)同夷化華夏(中國大陸)嘅對立,賦予捍衛香港文化一個簡單而冠冕堂皇嘅理由。政治行動方面,鑒於現時形勢,以「保存香港城邦」爲首要目標,令我哋能「保住華夏最後據點」,將來再「締結華夏聯邦」。實際上,華夏論並唔排除中國大陸仍然有「華夏遺存」,否則實在冇必要將來去「締結華夏邦聯」。如果大陸冇任何「華夏成份」嘅話,應該剔除於聯邦候選人名單。事實上,「華夏論」係非常傳統嘅中國帝制思維(大中華),透過文化擴張殖民,同化週邊民族。透過願景中嘅「香港城邦」爲首嘅「華夏聯邦」,以「香港文化(華夏文化)」反殖民大陸,最後達致「光復華夏」。呢一派嘅核心思維,其實同大中華膠並無太大分別,只係華夏核心位置唔同。大中華膠以大陸爲華夏核心,所以愛好大陸文化,鼓勵大陸同化香港。城邦派則以香港爲華夏核心,嘗試留存實力,將來伺機同化大陸。

 

何謂獨立論

「獨立論」側重強調香港本土文化自身特色。其文化觀認爲香港文化並非只有華夏單一來源,華夏文化與百越結合後產生同中原華夏文化相異嘅嶺南文化;嶺南文化、殖民地文化及現代文化交融後香港文化先至正式形成。獨立論認爲「華夏」只係一個母體,孕育出眾多不同文化,而呢啲文化因爲政治或地緣上嘅分隔同埋受外來影響而各自走上唔同嘅道路,最後形成新文化甚至民族。而華夏呢個母體由於定義過於籠統模糊,現實意義並唔大。獨立論認爲每個文化各自嘅差異性值得尊重,所以大陸唔應該文化殖民香港,相反香港亦唔應該文化殖民大陸。由此導出短期政治目標爲中港分隔及切實執行實一國兩制以保香港文化獨特性同族群獨立。而政治遠景則有内部分歧,一派認爲只要確實執行現存一國兩制即可以保護香港文化免受大陸同化。另一派認爲除建立民族國家外,喺其它政治體制下都無法確保香港文化/民族嘅獨立性,因此無論獨立建國機會如何,亦應作爲長期目標奮鬥。

事先作利益申報,筆者贊同香港文化爲獨立個體,反對濫用華夏爲香港設下框框,其原因喺下文會分列闡析。

 

 

胡虜稻草人,華夷之辯論脫離現實

華夏論不停強調粵語何其「古雅」、香港如何保留「華夏嫡存」,普通話係「胡言亂語」,大陸點樣點樣「華夏淪亡」,因此我哋要「捍衛華夏文化、正音」。理由似乎非常冠冕堂皇,但大部份人似乎冇去真正求證過呢啲說法係唔係真,覺得似層層就去以呢啲理由去捍衛粵語。照咁睇,最有問題最「低劣」嘅語言並唔係普通話,而係真正嘅「胡虜」語言,包括蒙古語、朝鮮語、突厥語。呢啲語言大概有「原罪」,唔及得上「華夏正音」咁「優越」,所以我哋先要大力反對(聲稱)已經受污染嘅普通話。

更奇怪嘅係,學術界早有共識,粵語廣泛受到侗台語影響,唔單只詞彙上有一大堆底層詞,連語音都有顯著嘅壯語特徵(見早前文章《論本土主義中嘅大中華餘毒(二):被遺忘嘅粵語淵源》)。以華夏嘅本位嘅「四夷」角度睇,呢啲都係南方嘅「蠻族」劣等文化,粵語一早已經受到「玷污」。如果我哋可以批評對方「習染胡虜」,其實我哋自己都係「俚僚鳥語」。每當講及呢樣嘅時候,華夏狂熱分子就會話百越都係華夏,已經被華夏所融合吸納云云。我姑且當真,咁北方嘅鮮卑、匈奴、滿蒙等何嘗唔係俾華夏所吸收,點解融合百越嘅就仍然係華夏,融合滿蒙嘅就唔算?

華夏本土主義者討厭嘅,並唔係普通話本身,更唔係“胡虜”,而係普通話使用者嘅行爲、心態、及帝國式文化政經壓逼融合,普通話只係成爲代罪羔羊。假如大陸人一夜之間全部改講純正香港粵語,係唔係代表你同佢哋會拍晒膊頭老友鬼鬼,喜迎中港融合?我唔反對大家厭惡大陸人,但希望諗清楚厭惡嘅真正原因。如果將捍衛粵語/本土文化建立於一個不成立嘅理據上面,大眾主流自然唔會理性認同我哋嘅理念。

我哋捍衛廣東話,有好多理直氣壯當嘅理由。比如廣東話孕育咗我哋嘅文化,冇咗廣東話,香港文化就唔存在。又或者更直接了當啲,就係因爲佢係我哋母語。將捍衛廣東話建立喺攻擊普通話係胡虜語言之上,好聽係好聽,但並唔係啲咩確實理據。

 

奇怪嘅華夏純粹性優越感

攻擊對方被蠻夷胡虜玷污,暗示己方係相對優越嘅「純粹華夏」。一如前述,嶺南文化以至香港文化都糅合大量南方少數民族文化,例如「執骨」(二次葬),北方漢族歷史上冇呢種習俗,反而係泛太平洋嘅土著間可以搵到,係唔係代表北方人比我哋更「華夏」?

甚至「華夏」本身亦係非常模糊嘅概念。假如定義漢朝文化爲「華夏」,唐朝文化就可以話大量混雜胡虜。唐人好西北方非漢族嘅胡服、胡樂、胡舞。連宗教都以印度傳來嘅佛教最流行。唐代藝術融入大量西域成份,例如建築中嘅須彌座、石塔(窣堵坡)、波斯裝飾母題等,係唔係代表唐代文化係劣等混血兒?純粹性優越感係一個好奇怪嘅心態,好多人有呢種諗法,但往往冇嘗試過去反思。歷史上,開放自由嘅文化最輝煌,例如唐文化;專制保守嘅文化最墮落,例如閉關時代嘅共產中國及現今北韓。喺文化自然交流中吸收其它優良文化再同己方融合創造、產生新元素先係健康嘅文化,純粹性代表嘅係原地踏步同閉關自守。香港人向來係海洋文化,面向世界,廣納華洋因而有強勁嘅活力。其實華夏論嘅純粹性優越感之所以受落,源於大陸文化入侵。大陸文化恃政經強勢,強行殖民香港,並非正常文化交流。面對大陸文化強行染指香港本土文化,港人條件反射去捍衛自身文化「純粹性」。可惜港人囿於文化認知缺失(如唔了解香港歷史、文化發展等),對自己文化脈絡認識不足,所以錯借「華夏」作爲自身文化純粹性來源。可惜嘅係從華夏文化到嶺南文化,再由嶺南文化到香港文化,都充滿住其它文化混雜交融。因而華夏純粹性淪爲宗教式迷信教條同口號。其實每個族群都有權利拒絕外來文化強行入侵,並唔需要借助古文化嘅純粹性、正統性做理由。如果我要拒絕香港大陸化,我嘅理由就係香港文化擁有法治、自由、生鬼嘅粵語、感人嘅廣東歌、攪笑嘅周星馳電影等值得我哋自己驕傲嘅嘢,而唔係華夏呢啲咁虛無縹緲嘅嘢。

 

可悲嘅華夏泥古自豪感

華人大多有一種奇怪嘅泥古思想,但凡係淵源越早就似乎越好。好多華夏本土派不停嘗試將粵語「上溯」秦漢,話粵語係「華夏雅言」(按:先秦詩經時代華夏族語言稱雅言)並以此爲傲,好似假如粵語係明清傳入嘅話就不值一文一樣。但事實粵語反映嘅音韻系統來自唐末。又如明明以嚴肅歷史學角度睇,夏朝係冇文字紀錄嘅神話時代。大陸學者係都要搞個白痴夏商周斷代工程,以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成爲國際學界笑柄。

照咁睇來,語言同文化似乎係紅酒古董一樣嘅資產,年代越久遠就越巴閉。至於點解會巴閉啲,又諗唔到點解。

懷念「華夏」中國有幾強大輝煌,部分原因係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嘅情緒投射,導致華人嘗試喺過去尋回自尊。但歷史實在唔應該用來精神自瀆,就好似一個乞兒週圍同人講自己呀爺幾威水幾有錢,都改變唔到自己係乞兒呢個事實。歷史係用嚟引以爲鑒,展望未來,做好而家嘅自己。無論漢唐武功點樣威鎮四方,宋文化點樣清雅脫俗,你都唔係唐人宋人。

 

華夏已死,香港當立

一個文化輝煌與否,在乎佢當今嘅影響力同活力。泛漢華夏文化喺東亞大地上面留低咗好多遺產,深刻咁影響現今嘅日韓中越港台,但畢竟華夏係一個過去嘅化石文化,已經冇咩創造力,隨古人作古而逝,我哋雖然有部分繼承,但冇必要去強行復古。今日你着西裝返工而唔會着漢服;你寫字用原子筆而唔係毛筆;你食茶餐廳常餐熱奶茶而唔係唐代魚繪、駝峰炙、末茶、葡萄酒。明明我哋嘅文化叫香港文化,有好多嘢並非來自華夏而且有自己特色,生做硬砌套一個華夏帽子扣落去概括簡化晒所有嘢,其實係一種離地表現,脫離咗我哋真正嘅文化,將自己身份認同建立喺華夏烏托邦中。

 

本土主義,大中華餘毒未清

大中華膠世界觀同文化眼光向來狹隘(筆者曾經都係大中華膠)。2008年中國熱席卷香港時,香港人批評西藏台灣搞分裂,大鬧陳水扁去中國化數典忘組。等到近年中港矛盾爆發本土意識崛起,先忽然醒覺台灣西藏捍衛自身文化嘅因由。可惜始終喺大一統思想長期荼毒下,大中華思想仍然揮之不去,華夏論幻想嘅華夏復興就係佼佼者。綜觀成個東亞文化圈,日本、韓國、越南曾經使用文言文,深受華夏儒家文化影響,韓國甚至曾自稱小中華。去到近代民族主義傳入亞洲後,東亞各國進行「去中國化」,其實換個角度睇就係確立自身文化特色嘅重要性。經常幻想華夏帝國嘅中國人自然唔高興但無可奈何。台灣係後起之秀,但本土化都比香港早幾十年,台灣嘅所謂「去中國化」只係強調本土中心,例如台灣本土各語言、台灣島歷史嘅重要性。如果你覺得台灣「大逆不道、數典亡祖」,請翻開美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你係唔會搵到任何英國歷史,只有美國獨立戰爭後到現今嘅歷史。雖然只有短短二百幾年,但美國人唔會因此自卑或者眷戀英國文化,反而努力耕耘,創造出自己青出於藍勝於藍嘅獨特文化,爲自己今日先進強大嘅文化同影響力自豪。祖先嘅英國文化?Who fxcking cares!同樣道理,我哋唔係要否定自己有華夏來源,但着眼點應該係而家嘅香港文化。

 

香港唔係文化沙漠,香港曾經係文化帝國

部份香港人對華夏文化上晒頭,佢哋呢樣嘢係出於對自己文化嘅自卑感。佢哋覺得香港文化入便獨特嘅嘢唔足以令佢哋自己驕傲自豪,所以埋首遠古。但事實係唔係咁?香港有強大嘅文化,輻射至東亞甚至全世界。廣東歌、武俠小説文學、電視劇,曾經風靡中國大陸同東南亞華人,以致好多大陸人唔多唔少識幾句廣東話,唱得出唔咸唔淡嘅《光輝歲月》。香港文化強勢甚至令粵語詞彙歷史上少有咁返傳北方,例如普通話「打的」、「買單」都係明顯嘅香港影響。香港電影更加衝出國際,孕育咗一眾巨星,有「東方荷李活」之稱。究竟呢啲輝煌嘅文化屬於華夏定屬於香港人自身嘅努力同獨特性?相信無需花費唇舌。無疑香港文化千禧年後喺大陸影響下開始單一化、去本地化、自我設限,甚至大陸人都批評合拍片「港味盡失」,但「華夏」真係可以拯救香港文化於衰頹?究竟點樣可以重振香港文化,我並冇深刻洞見,但盲目訴諸華夏,只係死路一條。唐代樂舞無法拯救廣東歌;元代戲劇幫唔到香港電影;詩經雅言都唔會成就香港文學。我哋嘅未來,必須靠自己去思考,去努力,拜山問米訴諸祖先係不切實際。我哋嘅文化係建立喺我哋日常生活中,以華夏去建築我哋嘅文化,只會係浮土上嘅華廈,雖美輪美奐但遲早土崩瓦解。

 

香港本土,今後何去何從

香港本土主義尚喺萌芽階段,而且嚟得有啲遲。幸運嘅係我哋有他山之石。台灣嘅本土主義發展同香港殊途同歸,好多理論學説其實可以借鏡。我哋可以研究一下台灣點樣對待華夏淵源同自身特色,點樣建立台灣本位嘅歷史觀點,點樣發展台灣獨特文化。筆者相信,華夏論同獨立論將來會有一番舌劍唇槍,就好似台灣藍綠之爭辯論中華本位定台灣本位一樣。希望通過良性討論,本土主義可以茁壯成長,拯救香港於水火。

 

前文
《論本土主義中嘅大中華餘毒(一):粵語歷史歪論》
《論本土主義中嘅大中華餘毒(二):被遺忘嘅粵語淵源》
《論本土主義中嘅大中華餘毒(三): 溯本追源,再述粵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