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重申學習認讀簡體字惹爭議 胡燕青:繁體字是藝術,簡體字是符號

立場新聞 2016/02/15 12:11

教育局中文科課程諮詢重申「認讀簡化字」,惹來各方關注。繼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及立法會離席曾鈺成先後開腔表態之後,香港作家、前語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表示以懂得繁體字為榮,強調繁體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直言:「繁體字是歷史,簡體字是工具。」
教育局去年 12 月展開中文科課程公眾諮詢,當中重申中小學生「應具備認讀簡化字能力」,條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曾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的香港詩作家胡燕青,繼上月就「普教中」討論作出回應,直言「廣東話會幫你學好中文」之後,昨日再在 facebook 發言力撐繁體字。

「繁體字是藝術,簡體字是符號;繁體字是文化,簡體字是標記;繁體字是歷史,簡體字是工具。」--胡燕青

胡燕青認為,繁體字可以同時擔任符號、標記和工具之職。相較於「正體字」的稱呼,她認為「繁體字」更能表現漢字的「繁富、華麗」,形容「每一筆劃都是深厚文化的精美軌跡和豐厚記憶」,反問:「教育怎少得了藝術、文化和歷史?」
胡燕青又表示,雖然認讀繁體字的人較簡體字少,但她慶幸自己是少數的一份子。身為懂得繁體字的人,她覺得即使要學習簡體字,也是十分容易的事,直言:「用心的話,一天學會」。對於教育局重申「認讀」簡體字的要求,她感嘆:「為簡體字花費課時,不如多學習一首唐詩。」
從筆紙書法到電子輸入法,胡燕青認為繁簡字體之間的分工早已走不了回頭路,形容「乾隆變成干隆,頭髮變成頭發」是一種「悲哀」。文明本身就是藝術、文化和歷史的累積,直言「愛中國,必愛中國文明。我愛中國,因此愛繁體字。」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上周六在 facebook 專頁回應坊間輿論,引用局方公告指「學生應掌握認讀簡化字的能力」的要求,早在 2002 年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清楚列出,又強調當局「從來沒有倡議以簡化字取代繁體字」。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今日在《am730》專欄亦提及此項諮詢,為教育局的解說護航,重申政府「沒有要簡體字取代繁體字的意圖」。雖然如此,他憂慮中文科引入簡體字可能引起的操作困難,例如「認讀」範圍以外,學生書寫簡體字諮詢指引未有明言是否容許,質疑當局「如果未經深思熟慮,輕率提出,只會引起思想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