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20年 外媒紛關注廣東話未來

香港主權移交20周年,外媒紛紛刊出以香港為主題的報道,其中廣東話的未來亦成為焦點。美國媒體QUARTZ的文章,仔細剖析了20年以來廣東話及普通話之間的角力,又認為廣東話深深植根香港文化之中,不會輕易被淘汰。
QUARTZ近日刊出專欄作者白國榮(Cameron L. White)的文章,以「廣東話尚未死亡,別為它寫悼詞」為題,用外國人的視覺分析20年來廣東話在香港的變化。他形容小時候學習普通話獲得家人大力支持,但當他來到香港想學習廣東話時,身邊不少人卻勸告他廣東話將被淘汰。不過他引述統計處數據,指過去20年香港人操廣東話的比例其實有所上升,認為廣東話在此地方依然強勢。
白國榮的文章亦提及廣東話的歷史,指香港演藝文化在八、九十年代蓬勃發展,張國榮、梅艷芳等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帶動廣東話在華語地區享有特殊的地位。到近年中港矛盾愈來愈激烈,廣東話在香港的社會運動中,亦都有重要的意義。
他認為近年普教中愈見普及,加上香港娛樂事業不再輝煌,不少港人或會對廣東話的前景感到悲觀。不過他指香港仍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廣東話牢牢植根於本地文化之中,「只要城市提供機會,就會繼續有人學習這種母語」。
無獨有偶,英國BBC亦刊出報道,以「廣東話對普通話:香港語言變得政治化」為題,探討香港的語言政治。報道形容,雖然香港人的普通話能力愈來愈好,但卻因為身份認同的問題,拒絕使用此語言。
儘管港府大力推廣普通話教育,但報道引述語言學專家劉擇明認為,廣東話不僅存活下來,而且出乎意料地變得興盛。廣東語口語的書寫方式,近十年在廣告中愈來愈常見。他認為口語書寫的興起,正好與香港人的本土身份認同有關。
他亦認為廣東話目前未有被淘汰的危機,指從語言學的角度似乎活得相當不錯。不過他亦擔心越來越多的學校似乎更傾向於以普通話授課,或會如廣東省般,會說廣東話的小朋友變得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