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基因影響講廣東話能力 音樂訓練可改善

香港中文大學一個基因同廣東話聲調感知能力關係嘅研究發現,講廣東話嘅能力原來同我哋嘅基因有關,有ASPM基因嘅人,喺廣東話聲調感知方面表現較理想,而非呢種基因型人或可透過音樂訓練改善相關能力。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研究由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黃俊文講座教授帶領嘅團隊進行。2015年起,團隊招募超過400名以廣東話為母語人士參與研究。結果顯示,約7成測試者嘅ASPM基因攜帶一對等位基因T,即「基因型TT」,佢哋具有較高嘅廣東話聲調感知能力。約3成測試者屬於其他基因型,佢哋喺廣東話聲調方面表現較差。
另外,研究亦顯示「基因型TT」喺各種測試行為中,只與廣東話聲調表現有關聯。至於其他與腦生長和語言相關的基因,則與廣東話聲調表現無關。
研究又話,由於大部分中國人嘅ASPM基因屬於「基因型TT」,因此佢哋傾向喺漢語中採用詞彙聲調,同時亦令呢種特性喺語言演化過程中得以採用同保留。同時,音樂經驗似乎能改善聲調感知能力,屬於「基因型TT」嘅測試者,無論曾否接受過音樂訓練,佢哋喺聲調感知測試中嘅表現同樣理想。
黃俊文指出,研究表明適當嘅干預,例如音樂訓練,可改善人們對聲調感知嘅表現。研究ASPM基因篩查可能可及早識別語言障礙疾病,以及進行早期干預的臨床標誌,及早進行治療。不過,仍需要更多嘅評估才能支持相關結論。

想知道更多有關港語學嘅資訊?請立即訂閱港語學telegram channel同Instagram,跟貼廣東話最新消息!

Telegram:https://t.me/gongjyuhok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gongjyuh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