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尊重浸大畢業生

專欄作家今個星期喺《都市日報》撰文,兩度批評錢大康管理層「不想花時間在畢業禮,要求壓縮場數」。山神觀其極力規勸,懇誠真摯,謹此抄錄兩篇文章如下,昐望校方無則加勉,有則改之。

《請尊重畢業生》
大學畢業,是人生大事。學位雖泡沫,畢業證書價值下降,但對付出努力,完成課程的同學,應給予尊重,尤其親臨典禮的家長,看着子女在台上走過,接受證書,象徵子女已展開人生新的旅程,父母也「完成任務」。遺憾大學缺乏人性想法,把畢業禮視為「恆常工作」,令主角及其家人「心靈受創」。

大學學位已不限於政府自資,自負盈虧課程其門如市,有大學的碩士畢業生較本科畢業生更多,可以想像,泡沫如何嚴重。

學位商品化,原罪在政府,為減開支,又要「創造」大學生人數,遂允許大學與附屬學院合辦自負盈虧課程,大學精英化,變成普及化。

畢業生人數增多,容納人數的場地座位有限,容不下畢業生及其家長一同出席。香港浸會大學的畢業生埋怨,父母手持畢業禮入場券,抵埗仍要再換票才能進入會堂,有畢業生父母到達時,票已換罄,無緣親睹子女的「人生大事」,只能看「場外」直播,更有一級榮譽畢業,父母是望門輕嘆,感到極不受尊重。

以往,大學均給予畢業生兩張門券,讓其雙親一同參與。隨着「主角」眾多,座位不足,父母已非皆可「進場」。

站在大學角度,別無辦法;站在畢業生及其父母角度,缺乏人性。負責畢業禮的部門,抱着打工心態,「搞掂」就算,沒有從人性出發,沒有理會畢業生及其雙親感受,為何不把典禮「拆分」,解決問題?眾周所知,香港已沒有大學能一天內完成畢業禮。

錢大康入主浸會大學,推動國際化,師生皆知。不知是,人性化逐漸消失。畢業生對母校缺乏感情,他日又怎會回饋母校?

《再論浸大畢業禮》
周三「請尊重畢業生」一文刊出後,有朋友傳來WhatsApp,指典禮當日確實令不少家長及學生憤怒,更擬向大學投訴,但被職員「耍走」。家長認為,要是在「大電視」觀看,不如網上直播,無謂折騰。有知情者指出,弄至如斯糟糕,是管理層的錯。

知情者表示,浸大畢業禮以往超過10場。今年,大學管理層一反常態,不想花時間在畢業禮,要求壓縮場數,把10多場的畢業禮減至9場。學生是畢業禮主角,不得「犧牲」,只好「犧牲」主角的父母,非所有父母皆可入場,導致「天怒人怨」。

知情者又指出,錢大康對浸大表面「國際化」,實質「內地化」早已知曉,毋須審計署「踢爆」,遂在大學推行一連串改革,包括加入新副校長,名義是加強管理,實質是「去舊」,削去一群「老臣」權力,強制英語授課。早前,校董及諮議會選舉論壇,副校長李兆銓更否決廣東話翻譯,惹起浸大職工會不滿,指大學否定中文的法定地位。有戲言指出,如果國際化是排拒中文及內地,人民幣打進國際市場又象徵甚麼意義?

錢校長上任後,力圖把港大、科大的管治理念引入浸大,弄好公關形象。可惜,今屆畢業禮的「亂象」,破壞一切,重要是畢業生對大學的感情,家長對大學的觀感。弄至如此,未知錢校長是知情?還是被蒙蔽?也許,大學重視的校友,是社會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一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