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會批評取消中文口試「走回背誦操練老路」放棄溝通應用元素

香港中學校長會執行委員會昨日(11號)喺校長會網站張貼對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改動嘅意見,批評教育局喺冇建基學術研究嘅情況下,「所有要走的正常程序都跳過」,質疑只係「長官意志」。佢哋喺緊迫嘅諮詢期徵詢前線老師嘅意見,其中最多著墨喺取消中文科口試嘅做法。

校長會批評,今次課程係回復「香港中學會考」模式,完全否定現行課程強調能力導向的理念,著重範文教學,「恐怕走回背誦、操練的老路,放棄了今天中國語文著重應用、溝通和傳遞信息等學習元素。」

佢哋擔憂取消口試未能培訓善於溝通嘅人才,偏重讀寫教學亦會令課堂會變得單一而沉悶。由評核嘅角度,亦都唔能夠全面照顧唔同能力同背景嘅學生,並不公平及全面。

校長會同時指出,修訂文件話就話騰出50小時,但中文科取消口語、聆聽卷同時又增加返實用文考核同閱讀匯報,如果再按教育局要求刪減中文科教節,質疑會令課程難以完成,同埋影響學生語文能力嘅栽培。

將通識科改做「國民教育」爭議更大,撰文嘅香港中學校長會榮譽總幹事黃謂儒就話篇幅關係,下篇待續,令人期待。

 

附:<「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之我見(上篇)>全文


「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之我見(上篇)

教育局早前向全港中學發出「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為學生創造空間和照顧學生多樣性:學校問卷調查」,就高中中、英、數及通識(重新冠名科目以代替通識教育科)四個核心課程改動作出闡釋,香港中學校長會執行委員會對課程修訂有下列意見:

課程修訂程序

  1. 課程檢討有否研究數據支持?

課程修訂、改革本是平常不過的事,世界瞬間萬變,教育當然要與世情接軌,與時並進。香港中學校長會一直倡議教育局就2000年教育改革所訂的教育宏願 (註1),評估實際推行的成效,以及檢視高中課程的深度及廣度,作目標為本的科學化探究;惟自2015年新學制中期檢討後,教育局未有再進行任何具規模的研究、諮詢及檢討。及至2017年「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成立,亦只是透過與不同持分者會晤而作出最後六項建議後作公眾諮詢,並未建基學術研究和數據支持。

  1. 課程修訂是否符合既有程序?

以往的課程改革,自有其一定的程序。由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轄下各個科目委員會詳細討論及草擬課程,再諮詢學界意見,若有太多不同意見,會再作修訂,方才公布和實施。是次修訂涉及四個必修學科的課程及評估,但所有要走過的正常程序都跳過。若說是次課程修訂是按一般程序進行,難以讓人信服;若說修訂是「專業領航」,不禁要問,是由誰作「專業」領航?香港的課程發展一向有其傳統及行之有效的程序,能廣納持分者的意見,或許最終方案不是所有人都同意,但以往一般都是學界最大的共識。

  1. 課程修訂是否已充分吸納前線教師的意見?

是次修訂建基於專責小組的建議,雖說曾與學科組織主席或核心成員及不同領域的教育工作者會晤,但專責小組的成員主要是大學教授和中學校長,未有前線老師代表。在諮詢過程中,前線教育工作者有多少能提出意見及參與討論?是次優化四個核心科目的「建議」,有多少吸納了前線老師的意見?抑或是長官意志?

  1. 課程修訂問卷調查是否真正聽取前線教師的意見?

是次學校問卷調查的設計,只問學校如何落實建議的修訂、修訂對學校有何好處及學校需要什麼支援等,並沒有問及是否同意修訂的建議,如學校真的要提不同意的看法,只可以在其他意見部分表達。教育局會如何處理這類的文字意見?會否以「意見紛紜」就把這些「聲音」輕輕帶過?若諮詢過後,眾多前線教師對修訂有所保留,教育局會否收回修訂建議?

核心科目修訂內容

就著核心科目的修訂建議,香港中學校長會在緊迫的諮詢期內,徵詢了一些前線老師的意見,總結如下:

中文科

  1. 是次課程修訂,基本上把課程回復「香港中學會考」模式。是次鐘擺,完全否定現行課程強調能力導向的理念,著重範文教學;恐怕走回背誦、操練的老路,放棄了今天中國語文著重應用、溝通和傳遞信息等學習元素。
  1. 現行課程兼備讀、寫、聽、說的元素,一方面可作為大學收生門檻,選拔具備一定語文能力水平的學生繼續升學;另一方面也可配合香港作為商業中心的需要,培訓善於溝通的人才。是次課程修訂偏重讀寫,恐未能配合香港發展、培育社會未來人才的需要。
  1. 現時學生可在課堂進行讀、寫、聽、說學習,課堂教學活動多變,學生較感興趣,若偏重讀寫教學,課堂會變得單一而沉悶。
  1. 口語溝通反映及訓練學生的應對能力和溝通態度,這些均無法通過紙筆考核訓練。說話評核能照顧學生表現的多樣性及能力的多元性,取消卷四未能全面照顧不同能力及背景的學生,從評核角度看,並不公平及全面。
  1. 課程修訂文件預計能騰出50小時,但中文科的日常教學早已把選修單元融入日常教學,刪去選修單元並未能騰出太多課時。況且,雖取消卷三及卷四,但增加實用文考核和閱讀匯報,兩者同樣需時跟進。學校如按教育局要求刪減中文科教節,會否令課程難以完成?又會否影響學生語文能力的栽培?

英文科

  1. 英文科的改動不算太多。老師一般歡迎精簡校本評核,以及將必修及選修合併。
  1. 正因為改變不多,前線老師均關注學校若按官方指引騰出50小時,會否影響學生的英語能力及考試表現?
  1. 對於修訂文件內提出的應用學習(職業英語)、透過閱讀及跨學科應用英語(Academic use of English through RaC and LaC)及以電腦輔助的說話評估新模式等,由於解說不多,需要更多資料方能作出評論。

數學科

  1. 高中數學課程必修和延伸部分的評核設計不變,相信可以避免因大幅改動而出現教學資源未到位、學與教範式改變、教師適應和再培訓等問題。
  1. 有關方案建議學校安排不同數學能力、興趣和抱負的學生修讀數學科必修部分和延伸單元部分,相信學校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能力和興趣,提供內容份量和深淺不同的課程組合予學生選擇。
  1. 從學校層面的課程規劃和實際運作上,在課程和考評均沒有任何變更情況下,學校難以騰出50 小時課時來完成分量不變的課程。若要壓縮1/5 課時來完成原有的課程,老師十分擔心學生的學習成效,對數學教育發展更見不利。
  1. 初中數學課程修訂已於2020年9月由中一開始,可預見逐年修訂至2023年9月始於高中實行。若2021年9月開始推行高中數學新建議,則學校需要同時處理初中和高中的課程修訂,學生需於三數年間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轉變,情況頗見混亂。

註:

  1. 教育統籌委員會:《終身學習,全人發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2000年9月。

https://www.e-c.edu.hk/doc/tc/publications_and_related_documents/education_reform/Edu-reform-chi.pdf

(篇幅關係,下篇待續。)

香港中學校長會榮譽總幹事 黃謂儒

202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