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多巴清真寺大教堂(三):裝飾、裝飾、裝飾

科多巴清真寺大教堂(三):裝飾、裝飾、裝飾

阿卜杜拉赫曼三世個仔哈卡姆二世 (Alhakén II) 公元961–976年在位期間,再向南擴建科多巴清真寺,正殿原有11道中廊 (naves) 不變,但就用12個新橫段 (tramos) 加長咗,盡頭就係現有嘅半圓形壁龕(mihrab,中文音近「米哈拉布」,又叫「凹壁」),用嚟指示禮拜方向(quibla,中文音近「基卜拉」),而且重劃咗哈里發禮拜專用空間 (macsura,中文音近「麥格蘇拉」)[1]。從藝術角度睇,呢次擴建係最重要嘅一次,全部用貴重物料,例如柱身嘅粉紅同綠色嘅大理石,仲整色整水極盡花巧之能事。

新嘅macsura喺mihrab正前方,佔地三道中廊咁闊,三段各有一個典型嘅伊斯蘭式傘形穹頂,肋架縱橫交錯,交織出嘅中空地方就係穹頂頂端(圖一),

未提供相片說明。

當中又以中間嘅一個最特別,以金碧輝煌嘅拜占庭式馬賽克同金屬色澤嘅陶瓷裝飾(圖二)。

可能是紀念碑的圖像

呢邊嘅半圓拱支架,由以往嘅馬蹄形進化成交叉重疊嘅葉形拱 (arcos lobulados),形成飽滿密集嘅結構,拱石 (dovelas) 飾以阿拉伯花紋 (ataurique) 淺浮雕。葉形拱可以係三葉或者五葉,但噉樣搞法其實冇乜特別力學意義,裝飾用途大於一切。拱與拱之間嘅方柱,竟然再加咗圓柱仔裝飾(圖三),

可能是紀念碑的圖像

大圓柱柱頭完全採用伊斯蘭風格。

科多巴清真寺嘅mihrab(圖四)相當特別,

可能是紀念碑的圖像

據講係第一個大到獨立成室嘅壁龕,而唔係喺幅牆度挖個凹位出嚟咁簡單。壁龕所在嘅牆身可以分為兩部份,上面係由葉形拱組成嘅盲拱廊,全個表面以阿拉伯式花紋覆蓋,主要係花卉圖案;下部壁龕入口係一個巨大嘅馬蹄形圓拱,座落喺兩對大理石細柱之上,包圍拱門外側嘅長方形面板叫做alfiz,呢度有內外兩層,同樣飾以阿拉伯式花紋,仲有庫法體伊斯蘭書法 (escritura cúfica)。根據伊斯蘭教義,表現人或動物嘅肖像係真主阿拉獨有嘅特權,所以伊斯蘭建築完全禁止具像藝術,全部採用連續嘅花卉藤蔓、幾何紋理同文字做裝飾,大家欣賞伊斯蘭藝術嘅時候都會一再見到。

[1] 平面圖請睇上一篇嘅插圖,今次講緊粉紅色螢光筆方格: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07815489642944

文中外語爲西班牙文
如果鍾意呢篇文,請你CLS支持
此系列逢星期三、星期日更新,敬請大大力追post :0)

同系列文章
阿拉伯人治下的中世紀西班牙:科多巴酋長國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05173613240465
科多巴清真寺大教堂(一):圓柱森林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07247349699758
科多巴清真寺大教堂(二):橙!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09702179454275
科多巴清真寺大教堂(四):今日的規模
https://www.facebook.com/JudyLeeLinguist/posts/121385892570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