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滅承載它的語言」。由梁振英到林鄭月娥,兩屆政府在削弱香港文化方面「不遺餘力」,用上大量內地用語傳達公共資訊,如林鄭近期在疫情期間,以「小區清零」作口號式抗疫政策、請求中央派員到港建「方艙」醫院,摒棄港式中文。有文化界質疑歷任特首大量用上中共語言,目的之一都是以同聲同氣向北京博表現。
記者:何嘉瑤
不少評論以及學者都認為,梁振英2012年上任特首後特區政府便明顯引入中共用語,如其經常放在口邊的「重中之重」、「加大力度」、「方方面面」及「素質」等,並非港人用語,卻已在官方不斷流傳,其他如「優化」、「出台」、「到位」及「抓緊機遇」等,大家耳熟能詳。
武漢肺炎一役,更見港府官員刻意跟隨大陸用語。自去年7月起,包括林鄭在內的官員如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等,指香港獲中央支持下,協助在港建「方艙」醫院,「方艙」正是內地常用的工程術語,由此淹沒了香港醫護人員籌備社區醫療設施的努力。林鄭同時亦將「普及社區檢測」目標形容為「須檢必檢,小區清零」,無論「小區」抑或「清零」亦非港式詞語。今年1月,林鄭在網上社交平台撰文感謝政府部門協助封區,聲稱要為同事們「點讚」,「點讚」也是內地通訊軟件微信的常用語言,而「出行」亦為大陸用語,港人慣用的「外出」、「出門」等詞語,政府卻不用。
除了用語,就連行文結構亦趨大陸化,有關現象明顯見於港府回應制裁事件。若綜合特區政府自2019年起回應各國制裁消息的用詞,不難發現跟隨大陸「戰狼化」,例如中央常以「所謂」形容外國制裁,港府亦緊跟,甚麼「荒唐」、「卑鄙無恥」等極端用詞,過往港英政府治下不會見。
彭志銘:官員演說模式亦跟大陸 料助北京評估政績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梁振英留英多年後獲選為特首,料欲借助中共用語施政以換取北京信任;時移世易,林鄭也大量使用中共用語作政策名稱及施政方針,彭形容林鄭除了借此向北京獻媚,亦有意「跟大陸嗰套(用語、做法),(好似)代表自己係大陸官員嘅一分子,甚至想表達是『一國』的一分子」,換取北京賞識。
彭並留意到,政府官員不但在平日演說、見記者時多用中共用語,連演說模式亦跟隨大陸做法,先「長篇大論」強調個人功績、再「廢話」式將政策老調重彈,料此舉有助北京理解及評估政績,等同直接向北京匯報工作進度。
陳樂行:用字空泛留任意詮釋空間
「好刻意去用大陸嘅用字,去令大陸明白佢(林鄭)想做啲乜嘢。」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認為,林鄭摒棄本土語言、改用共產語言,令港人更難理解政府施政方向,指中共用語其中一個特點是:「提倡一啲概念,但冇好仔細去形容啲動作出嚟,好便利於政權去提出一啲好空泛嘅口號,去畀人一個想像。」意味有關做法能讓當權者提出政策後,有空間加以詮釋。
陳以「優化」一詞舉例指,本土語言有「改良、改善」的簡單易明詞彙,政府高官卻捨易取難:「政策本身已經好抽象,我哋希望可以了解清楚政策係啲咩嘅時候,佢(官員)就用一啲空泛嘅字眼去形容呢啲政策。」他質疑政府如何利用空泛字眼進行解說,以及如何能在缺乏社會意見時制定優良政策。
毛孟靜:傳媒可以本土語作解釋
政權利用中共用字達到政治需要,傳媒報道有關消息時難以避免「原句引用」,會否成為侵蝕本土文化的幫凶? 早在2013年已留意到梁振英慣用中共用語、因此去信通訊事務局質疑梁有意「清洗香港文字」的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坦言,傳媒難免會直接引述官員提及的中共用語,但可在文中利用本土語言向公眾解釋。
毛舉例指,留意到有新聞報道會將「地產」寫成「房地產」,又或將「零件」寫成「零部件」,明顯用了內地字眼,她提醒港人平日培養對文字的敏感度,因為「有啲香港『人話』,係不能夠取代」,如形容長久不露面的「潛水」等,呼籲港人即使移居別國,「唔應該放棄廣東話」,要讓下一代認識自己的母語,親手捍衞正字,守護本土文化。
一直在Facebook發文、圖文並茂提醒公眾內地用語與香港慣用詞語分別的陳樂行建議港人平日可多留意內地新聞,自然會發現內地的慣常用字,從而提醒自己小心避免使用,同時可多看金庸、倪匡等書籍,除了可細閱廣東話文化之博大精深,亦可適時進修廣東話詞彙,免令香港本土文化「衰退」。
—————————–
《蘋果》英文版免費試睇:了解更多
英文版已登錄《蘋果》App,立即下載/ 更新:iOS / Android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