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啲社區活動咁鍾意食字?|陳樂行

以前我係唔明白:點解啲社區活動咁鍾意食字?

成功嘅例子有「xx『走塑』大行動」,「走塑」一詞搞笑與意義兼備,近年廣為機構採用;其次烹飪比賽都叫「煮意」,也無不可。落到十八區,喺葵青就叫「『葵』手共創xxx」,銅鑼灣叫「銅心xxx」,屯門就叫「『屯』結xxx」,呢啲地區例子都唔少。

喺近日連登嘅「第一屆地獄meme大賽」,就俾我見到啲更「勁揪」嘅例子:「聚首一唐——唐氏綜合症服務計劃」、「聾的傳人——聾人子女服務計劃」。「聾的傳人」意思貼切就貼切,不過會唔會有啲諷刺意思呢?或者係教聾人子女去勇敢擁抱呢個身分認同,呢個搞手先知。

 

直至上年我參與申請撥款計劃嘅過程,我先明白社福界喺食字方面係有莫大苦衷。根據一個社福界前輩撰文分享,通常撰寫十份計劃書,只有一份過五關斬六將,最終獲批撥款。一項基金預十個團體參與,分分鐘可以收到過百份嘅計劃書。委員未必能夠份份都細閱,呢個時候,一個可以突圍而出嘅標題就變得好緊要。

於是,一個計劃,時間、地點、人物、贊助機構、服務過程、內容特色,全部都變成標題黨「食字」要素。如果可以「化用成語」,更加典雅,個活動當堂好似有晒深度咁。一個名已經畀到評審委員咁多想像,「唔買都嚟睇下啦」。

例如房協社區活動名,就用咗成語、對象、地點等要素去改

公道啲咁講,件事都唔係得個「錢」字嘅。好嘅食字可以俾市民一個好好嘅想像,吸引佢哋報名參加。當然,唔可以「有頭威,冇尾勢」,個活動都要咁上下有趣,先對得起個咁Fun嘅標題。

環顧兩岸四地嘅活動標題,香港啲活動名都算嚟得簡潔、扼要、有趣。畢竟,靠個名去搏得青睞,都係光明正大嘅手段,總好過要靠關係、靠紅包啦。隨住大灣區「語言融合」,到底呢種食字標題,甚或好多特色廣東話嘅文化可以流傳幾耐,令人擔憂。呢樣真係靠大家各自修行喇。

#社區活動 #標題黨 #食字 #廣東話 #廣東話文化 #陳樂行 #港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