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請支持港語學Youtube Channel,集氣突破1,000訂閱!
EMAIL
gongjyuhok@gmail.com
報料Whatsapp
+852 51868627
支持我哋
清單
  • 首頁
  • 中文教學語言資料庫
    • 小學普查
    • 中學普查
    • 中小學普查
    • 大學普通話政策
    • 調查背景及方法
    • 注意事項
  • 港語文集
    • 普教中問題
    • 守護港語
    • 粵語研究
    • 語文教學
    • 環球語言新聞
    • 徵文比賽
      • 中西區廣東話徵文比賽 參賽作品目錄
  • 中文補習
  • 學港語
    • 香港中文實用文寫作教學
      • 宣傳文字
      • 評論
      • 專題介紹
      • 報告
      • 建議書
      • 新聞稿
      • 會議文書
      • 演講辭
      • 規章、指引、說明
      • 周記、日記
      • 書信
      • 便條
      • 通告、佈告、啟事
    • 廣東話歇後語大全
  • 港願樹精品
    • 手工蛋糕
    • 餐飲到會
    • 我嘅帳戶
    • 購物車
    • 埋單
    • 條款及細則
  • 支持我哋
    • 場地租用
    • 捐款支持
    • 成為義工

中西區故事廣東話徵文比賽

[vc_row 0=””][vc_column][vc_column_text 0=””]

主題:
寫心聲,無規限;中西情,莫失忘。
培養中西區居民嘅鄉土情懷同人文精神、收集和宣揚中西區嘅近現代史料。
引言:
「走下西邊街,這不知走過多少次的街道。也許因為太熟悉,你常常沒有細看那些建築物。如果不是有人指出,你大概也不會細想:房子也有它們的歷史。」也斯《從西邊街走回去》一篇,道出咗西邊街、餘樂里、匯安里、大平山街以至荷李活道等街景嘅歷史同文化,儼如一份文學地圖。西邊街同佢鄰近嘅街道,對作者而言,都喺唔太顯眼。但當佢換一個角度觀看,就會發現,再熟悉嘅事物始終都會變得陌生。
身住中西區嘅你,望住身邊嘅事物又何嘗會覺得顯眼?更加唔洗講會用廣東話進行創作,將中西區嘅一角一隅帶入紙中。「我手寫我口」,係當代人不斷提倡嘅書寫方式,點解反而會俾人「質疑其中文水平」?思想都馳騁起嚟嘅時間,點解要屈就自己食「規範語」團餐、飲「標準語」白開水?所以港語學誠意邀請閣下喺2020年9月30日或之前,寫就一篇字數唔多過1600字嘅中西區近現代故事,描述中西區地道嘅故事、帶出其背後嘅文化或者歷史。
生於斯,長於斯,區民定有情懷所在。立言而不朽,亦總有第一筆──請即投稿,讓自己為區內文化、歷史盡一分力。

 

願景:

本會舉辦「中西區故事」廣東話徵文比賽,旨在鼓勵中西區嘅居民以至居住喺香港嘅每一位朋友喺紙上無拘無束地用廣東話描寫自己喺中西區裡所經歷嘅「小城大事」,同時抒發屬於自己獨有嘅鄉土情懷。另外,喺動盪嘅社會背景下,想必香港嘅民眾都有不少故事和情感想分享,不論係喜樂交雜、抑或係悲憤相加嘅情感都可以透過中西區人嘅母語--廣東話躍然於紙上。

其次,坊間乃至文壇對廣東話寫作,抱有好多迷思,尚待釐清;例如,寫作時必須剔除《标准汉语词典》未收錄之粵語用詞,以便「全球華人」理解;又例如,文中人物對話用上幾個廣東話詞彙,即是粵語寫作;更甚者,同樣摻入粗言穢語,廣東話嘅「 Tiu-na-ma 」(見魯迅《在鐘樓上》)不及北方話「你罵我一句娘,我又罵你一句娘」(語出沈從文《市集》)風雅。
「香港文學」意指能體現嘅香港本土意識嘅文學作品,當中蘊含濃厚嘅都市情懷,而且囊括香港歷史及當代社會環境嘅作品。而本會是次「中西區故事」廣東話徵文比賽能給予在中西區土生土長嘅居民從日常生活中尋獲靈感和題材,籍著廣東話書寫同呈現中西區喺今日香港具時代性嘅本土風情及歷史意義。同時,隨粵語文學日趨成熟,相信香港人嘅思潮亦日漸自由奔放,賦予香港本土同廣東話源源不絕嘅生命力。
廣東話徵文比賽,正正係一個好機會向華文世界推廣「粵語書寫」,俾粵語文學登上大雅之堂,爭取廣東話詞彙配享書面語殿堂,俾嶺南人可以「我手寫我口」,與北人同享均等語言權利。當呢日來臨,香港人透過文字發揮香港地地道道嘅想像力同生命力,始稱得上「心無罣礙」。
作品體裁:
以香港中西區為故事背景嘅遊記,字數一千六百字為限;寫景、敘事、抒情皆可。
語文要求:
一) 行文須用廣東話;全篇作品,能以廣東話流暢誦讀為宜。
二) 推廣任何一套粵語「正字」並非比賽主旨,粵語用字評判理解即可。
參賽資格:
不限年齡,一律歡迎。
參賽費用:
全免。
來稿辦法:
手寫稿件,恕不受理,只限電郵至 cantoncompo@gmail.com 。內文請註明姓名、筆名(如有)、出生日期、聯絡電話以及身份證號碼英文字母及首 3 位數字(例如: A123 )。
載有參賽作品之 Microsoft Word 檔案,請加入附件,並以地區、參賽者姓名及作品標題命名(例如:中西區_歐陽修《醉翁亭記》.docx)。字型須用大小為 12 之新細明體,且不得載有任何身分標記(例如作者姓名、筆名,所屬院校)。
資料不全或格式不符者,亦恕不受理。資料只供核對參賽者身分之用,並於比賽結束後一個月內銷毀。
參賽須知:
一) 嚴禁抄襲或冒名頂替。
二) 所有參賽作品必須為參賽者本人原創,且未經任何形式(例如報章、雜誌、博客、網上論壇及留言板)公開發表、演出或獲獎。
三)評審期開始前,參賽者不得以任何形式(例如報章、雜誌、博客、網上論壇及留言板)公開發表其參賽作品,或提交該作品至其他比賽。
四) 每人限投稿一次,首次提交之作品視為最終版本,後來版本恕不受理。
五) 比賽不設退稿,稿件請各位參賽者自行備份;
六) 提交參賽作品,視同參賽者授權本會使用及轉載該作品;日後結集出版,概不另行支付稿費。
七)本會有權取消違規者之參賽及得獎資格;失格者須全數歸還所獲獎金、獎狀及獎品;
八) 如有任何爭議,以本會決定為依歸。
比賽獎項:
優異作品獎共八名,各得$800書券及獎狀乙張。
評審過程:
優異作品獎共八項,由評判全權定奪,入圍者之作品將被收錄於本會獨立印刷嘅文集當中,予中西區同學以至香港普羅大眾傳閱。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話題

中國教育 中文 內地用語 出版 出版自由 報導 報道 大學生 大陸用語 廣州話 廣府話 廣東話 廣東話報道 廣東話文學 廣東話新聞 教育 新聞 普通話 浸大 浸大山神 浸大排名 浸大普通話 浸大校長 浸會大學 港語學 研究 粵語 粵語文學 編輯 蘋果日報 語文 語言保育 陳樂行 香港 香港人 香港人文化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生 香港政府 香港教育 香港新聞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普通話水平測試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語言
  • 首頁
  • 中文教學語言資料庫
    • 小學普查
    • 中學普查
    • 中小學普查
    • 大學普通話政策
    • 調查背景及方法
    • 注意事項
  • 港語文集
    • 普教中問題
    • 守護港語
    • 粵語研究
    • 語文教學
    • 環球語言新聞
    • 徵文比賽
      • 中西區廣東話徵文比賽 參賽作品目錄
  • 中文補習
  • 學港語
    • 香港中文實用文寫作教學
      • 宣傳文字
      • 評論
      • 專題介紹
      • 報告
      • 建議書
      • 新聞稿
      • 會議文書
      • 演講辭
      • 規章、指引、說明
      • 周記、日記
      • 書信
      • 便條
      • 通告、佈告、啟事
    • 廣東話歇後語大全
  • 港願樹精品
    • 手工蛋糕
    • 餐飲到會
    • 我嘅帳戶
    • 購物車
    • 埋單
    • 條款及細則
  • 支持我哋
    • 場地租用
    • 捐款支持
    • 成為義工
© 2022 港語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