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請支持港語學Youtube Channel,集氣突破1,000訂閱!
EMAIL
gongjyuhok@gmail.com
報料Whatsapp
+852 51868627
支持我哋
清單
  • 首頁
  • 中文教學語言資料庫
    • 小學普查
    • 中學普查
    • 中小學普查
    • 大學普通話政策
    • 調查背景及方法
    • 注意事項
  • 港語文集
    • 普教中問題
    • 守護港語
    • 粵語研究
    • 語文教學
    • 環球語言新聞
    • 徵文比賽
      • 中西區廣東話徵文比賽 參賽作品目錄
  • 中文補習
  • 學港語
    • 香港中文實用文寫作教學
      • 宣傳文字
      • 評論
      • 專題介紹
      • 報告
      • 建議書
      • 新聞稿
      • 會議文書
      • 演講辭
      • 規章、指引、說明
      • 周記、日記
      • 書信
      • 便條
      • 通告、佈告、啟事
    • 廣東話俗語/歇後語大全
    • 香港地道俗語
    • 香港DSE中文科十二篇範文筆記
      • 論仁、論孝、論君子 論語
      •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 勸學 荀子
      • 逍遙遊 莊子
      • 魚我所欲也章 孟子
  • 港願樹精品
    • 手工蛋糕
    • 餐飲到會
    • 我嘅帳戶
    • 購物車
    • 埋單
    • 條款及細則
  • 支持我哋
    • 場地租用
    • 捐款支持
    • 成為義工

周記、日記

  • 作用

 

我們很多人都希望把自己生活裏一些比較有意義、比較值得記憶的片段記錄下來,包括生活裏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一天為單位來記述的,就是日記;以一周為單位來記述的,就是周記。

 

 

  • 應用範圍

 

中國古代的日記是以記事為主的,但是現在不論是日記還是周記,在記錄生活片段的同時,也可以用來抒情、說理和議論。一些日常生活裏比較有意思、比較特殊的事情固然值得記錄下來,但是在沒有特別事情發生的時候,自己某一天或某一周的喜、怒、哀、樂,對某些事物的看法或議論,對某一些事情的說明描述,也同樣可以成為日記或周記的內容;它們所牽涉的範圍,可以說是相當廣泛的。

 

在一般情況下,日記和周記都屬於比較私人的東西,通常不會對外公開,除了自己之外,不會有其他讀者。不過,如果我們參與一些時間比較長、性質比較特殊的活動,也可以把過程當中一些經歷、觀察和體會寫下來,形成類似報告、但以日或者以周為單位的記錄。比如參加了一次到外地交流訪問的活動,可以寫成活動日記或周記;參加了一次地理勘察活動,可以寫成勘察日記或周

記等等。這一類文字記錄,私人色彩比較淡薄,因此可以向外公開。

 

 

  • 寫作注意事項

 

日記和周記的寫作相對於其他應用文體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內容結構一般只包括日期和正文兩個部分。

 

日期通常寫在第一行,有時候會同時概括描述一下當天的氣候,如「晴」、「雨」、「陰」等;周記則只要寫日期,氣候在一周裏可能變化無端,所以可以省略。

 

正文所寫的,就是一天或一周裏面想要記錄下的生活片段或感想、議論。這一部分內容通常不受甚麼限制,作者想寫甚麼就可以寫甚麼。既可以三言兩語,也可以長篇大論。如果碰上一天裏面沒有甚麼可記的,也完全可以簡單寫上「今天無事可記」一類句子就完事。勉強找一些無關痛癢的事來寫,甚或為文造情,都是不必要的。

 

一般的日記以記錄個人的經歷感想為主,因此正文的寫作都用第一人稱。

「我」可以作為貫串日記或者周記內容的中心,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的經歷,所有的感想都是「我」的感想,所有的議論都是「我」的議論。誠然,一天或者一周裏面所思所感所經歷的事情可能很多,縱使以「我」為軸心,也還需要有條理地把這一切組織整理起來。一個比較容易的方法,就是按時間順序記錄,寫完一件再寫另一件;那麼不管是夾敘夾議或是因事興感,都能顯得比較有條理。不過,如果幾件事情之間是有聯繫的,那就可以在綜合記敘完幾件事情之後,才抒發感想或者提出議論,這樣可以使內文比較簡潔。而不論是用那一種方法,記事都要有選擇性,不能把所有發生過的事情巨細無遺一一記錄下來;一些每天/每周都做的事情,就可以省略,像刷牙洗臉、吃飯睡覺等活動都可以不記。當然,如果期間發生了一些比較特別的事,還是可以成為日記或者周記的內容的,比如一天刷牙的時候突然發覺自己有幾顆蛀齒、放學途中遇到一個

好幾年沒見的舊鄰居、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等等。

 

  • 示例

 

例一:

 

 

 

二月十五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做了一件很不應該做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放年假放昏了,我竟把假期功課全都留在家   裏;借回家做讀書報告的書也忘記帶回學校還。何老師只不過    說了我兩句,我也不知道自己幹甚麼,突然反駁了他幾句,因    此引來一些同學起哄,把老師氣壞了。反駁的話一說出口,其    實我馬上有點後悔,但是看見同學起哄,又覺得很好玩,沒想   到會使老師那麼生氣。我本來想立刻向他道歉,在那麼多同學    面前,又難以開口,現在應該怎麼辦?

 

 

 

 

例二:

 

 

三月九日 星期四    陰

 

昨天半夜開始發燒,早上還沒有退燒,自然不能上學。

上午媽媽請假陪我去看醫生,拿的還是那些難吃得要命的藥水。吃了只覺得很想睡覺,除此以外,似乎沒有別的功用。 下午獨自在家睡了一大覺,起床餓得肚子咕咕響,幸好媽媽早準備了一鍋稀粥。

下午的電視節目很無聊。平日雖然經常盼望放假,但是一個人呆在家裏「養病」,其實悶得很,一點兒也不好玩。

例三:

 

 

 

6 月 12 日 星期四   暴雨

還沒有進入雨季,卻已經下了好幾場暴雨。今年的雨水似乎    特別多,是為人間的不幸而悲泣吧?

爸爸一病未了,一病又起。昨天開始背上「生蛇」,是很厲     害的皮膚病。這兩天他的腳還有些腫。媽媽說以前鄉下的人流傳      說,久病的人如果連日腳腫,大概也就時日無多了……

三番四次,他說唯一牽掛的是我能不能考上大學。這一年多    以來,他在家和醫院之間進進出出,我因為忙於應付考試,不能      經常看望他、陪伴他、服侍他,心裏已經難過得很;現在眼看他      病情越來越嚴重,我不但不能紓解他的痛苦,還要讓他為我的前      途而擔憂、而牽掛,我能不羞愧傷痛嗎?如果我能夠很肯定在八      月份給爸爸一個好消息,那麼,也許可以為病中的他帶來一點歡    愉,可惜我沒有把握作出這樣的承諾!

他真的是時日無多嗎?一方面我很希望他起碼能夠熬到八月    份,能夠親眼看著我進大學;但是另一方面,我又害怕考試的成      績會令他失望,令他懷著遺憾離開人世。於是,我又希望八月份      永遠不要到來……        窗外的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假如我的眼淚也能夠像夏季的     雨那樣灑個痛快,那該多好!可惜家人都滿腹哀傷惆悵,我又怎     能再在他們面前灑淚?尤其是在爸爸面前。

 

 

 

例四:

 

 

                               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六日

 

          爸媽都回鄉過年,姐姐去了旅行,今年過年實在沒趣。他們不在家,沒有人來拜年,我當然也不會主動向人拜年,吃飯沒著落不用說,連「利是」也都沒著落。誰叫自己馬上就要考畢業試?這次真是三重損失。總之是慘!慘!慘!

例五:

 

 

                                  4 月 10 日至 16 日

 

          這個禮拜的綜合科學課,林老師給每位同學派一株幼苗,要     我們回家好好栽種,並把它的生長過程記錄和用圖畫描繪下來。          這對於我來說,是天大的難事。我們家裏沒有一個人有種花的經      驗;媽媽說應該每天澆水,哥哥說太多水會淹死它;姐姐說要多      吸收陽光,媽媽又說曬得太厲害同樣會枯萎。我不知道應該聽誰      的話,只好照自己的「懶人」做法,記得就澆澆水,記得就把它      搬到窗台曬曬太陽。一周過去了,居然還有點成績,它開始長大     了,還出現了一個小花蕾!原來種花並不太難,倒是記錄它的生

            長過程和繪畫它生長的樣子,實在不容易!

 

 

 

 

例六:

 

 

八月十四日至二十日

 

哥哥星期二從美國回來度假,不見了將近兩年,他瘦了,也          黑了,媽媽很是心疼。

星期三晚上我們一家上街吃飯。沒想到一向挑食的哥哥,熬了兩年美國薯仔以後,竟變得毫不挑剔,甚麼菜都竟吃得津津有味。雖然有時候很羡慕哥哥可以到外國讀書,自由自在,但看見他現在這副食相,又覺得還是生活在香港好。

星期四、五我們都呆在家裏聊天、看照片和打機。

星期六中午我們去看了場電影,然後逛了一下午街。哥哥老是說東西便宜,買了一樣又一樣,我們都做了他的臨時苦力,回到家腳酸腿又疼。結果星期天那裏都不想去,全部留在家裏睡大覺。

 

分享:

  •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Facebook
  • 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在新視窗中開啟) X

請按讚:

喜歡 正在載入...

話題

cantonese HKBU 中國教育 中國語文 中國語文教育 中學中文 中學中文科 中文 中文教育 中文科 大學 小學中文 小學中文科 廣州話 廣府話 廣東話 教育 普教中 普通話 普通話教中文 普通話教中文科 浸大 浸大山神 浸大排名 浸大普通話 浸大校長 浸會大學 港語學 研究 粵教中 粵語 語文 語言保育 陳樂行 香港 香港中文 香港人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生 香港政府 香港教育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普通話水平測試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語言
  • 首頁
© 2022 港語學 版權所有
%d